来源:2023-05-13 瞭望 2023年第20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博物馆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接受知识、获取灵感、放松身心的公共文化空间,让他们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年轻人爱上文物、爱逛博物馆,最厚实的基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不断升级和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追捧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喻珮 徐鹏航
观众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厅参观(2023 年 4 月 18 日摄) 伍志尊摄 / 本刊
从古代的皇家“私藏”,到1905年张謇创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再到如今全国数千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逐渐走出深闺高阁,贴近千家万户。
数字博物馆、文博纪录片、文创产品、文物表情包……新技术、新形式让原本严肃的文物变得活泼,让历史从书本走入百姓生活,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一阵阵“文博热”。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于走进博物馆,“看展式社交”正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相应地,博物馆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语言”,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让“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成“博物馆热”主力军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人气颇旺。年轻观众拿着“护照”和精挑细选的明信片,排着长队有序等待“打卡”一个个特色文物的印章。“越王勾践剑”特展吸引无数年轻人慕名而来一睹真容,展厅前排起的长龙一整天不断。
湖北省博物馆统计数据显示,5天假期累计入馆观众11万余人次,日均2万人次以上。
湖北省博物馆的火热现象并非个例。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年轻人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田兴从湖南专程来到湖北省博参观游览一整天,他说,“每次到一个新的城市旅行,逛博物馆都是我的首选。博物馆为我提供了一个窥见古人生活和智慧的窗口。”
除了“打卡”、逛展,利用博物馆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也成为了一些专业型“选手”的选择。“五一”前夕,湖北大学金融专业大二学生刘月琦和同学们一起穿上古典服装,来到湖北省博物馆。这支由计算机、新闻传播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调研小组正在以“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市场分析”为题,展开深入调研。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专业,但都对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因此定下了这个调研题目。”刘月琦说。
2007年底,湖北省博物馆探索实行免费开放,此后10年间,年参观人数从20万人次增长到200万人次,翻了10倍。2021年至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比例占到了参观总人数的60%以上,其中18岁至24岁的观众占比39.96%,远超其他年龄段的参观者。
博物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是全国各地文博机构、文化创意从业者的一致感受。在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看来,博物馆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接受知识、获取灵感、放松身心的公共文化空间,让他们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用现代创意呈现历史文明
拿起手铲,小心翼翼地剥离土壤,再轻扫浮尘,一件珍贵的“文物”逐渐显露。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把“盲盒”概念与考古发掘结合在一起,匠心独具。
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看来,当代的中国年轻人富足、感性、探索、爱国……这些特征让不少博物馆开始探索把传统展览和流行要素结合起来,用现代创意呈现历史文明。
从故宫文创打造出“萌萌哒”雍正形象等多个“爆款”,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结合考古发现推出的盲盒,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脱下了神秘的面纱,变得越发平易近人、生动可爱起来。
“越来越多的展览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配套的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社教活动丰富多彩,创意无限、寓教于乐。”谭平说。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变成了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文化场所。
“越来越多博物馆在线上实现了永不闭幕。”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介绍,近年来,博物馆展览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极大摆脱了实物展览的时空限制,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丰富了传统的博物馆语言。博物馆展览不再是展厅中简单的文物介绍,而是采用新的媒介和手段从各个角度为观众阐释文物背景和艺术价值。
文化自信不断提升
《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文物“修旧如旧”的匠心故事带上荧屏;《国家宝藏》首次邀请文物工作者为国宝“代言”……近年来,多种形式的节目不断开拓文博知识传播的新渠道。
频频“出圈”的文化创意类节目不仅为博物馆和公众构建了新的连接通道,也为传统文化觅得传承、传播的全新路径,更大地激发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
谭平谈到,当下,博物馆在展览策划中呈现出最直观的两点变化。
一是在内容生产上,以“实体文物”为主体过渡到以“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主体”。博物馆不再满足于单纯展示文物,更倾向于营造一个历史文化语境去诠释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也使得展览类型逐渐由“大型通史类展览”向“中小型专题类展览”转变,文物选择逐渐由“国宝类”高级别文物向内涵价值丰富的文物转变。
二是在语言建构上,从博物馆向大众“传播文化”到博物馆与大众“共享文化”。在观众对于展览的参与、反馈中,博物馆面向大众的“单向传播”逐渐被博物馆和大众的“双向影响”所替代。比如,“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福尔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题展”等,通过感官刺激、生活化、艺术化结合,激发观众对于文物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引导观众进一步探索相关知识体系,实现寓教于乐。
“专业内容+创意策划”牢牢抓住了年轻群体。年轻人爱上文物、爱逛博物馆,最厚实的基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不断升级和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豪与追捧,彰显了年轻群体的文化自信。
这也给了文博人更重的责任。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将主题聚焦“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张晓云认为,“可持续性”即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博物馆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人的成长,持续发挥博物馆启迪思维、激发灵感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为人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永久性机构。
关键词:
瞭望|年轻人掀起博物馆热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箭杆湾双线特大桥顺利合龙
千亿益生菌市场变局:从外资独大到国产崛起
世界今日讯!gorgenox是什么牌子_golgen 是什么牌子
万茜41岁生日照美如初恋 每日观察
大学英语六级听力音频可可英语(大学英语六级听力) 环球快看点
纯蜂王浆是什么样子的_绿纯蜂王浆 天天热点
孩子小升初简历_孩子小升初家长怎么做
纯瘦肉的热量?|环球观察
周杰伦蜗牛歌词是不是错了_周杰伦蜗牛完整歌词 今热点
导热硅胶垫_导热硅胶
每日资讯: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帖恩吉帖恩神庙策略
华网一卡通_华网一卡通充值-今日看点
月底登场!苦等 8 年的「兰尼」AJ 终于要来了! 要闻速递
金晟富:5.13黄金还会跌吗?下周黄金趋势分析及操作布局
【环球新视野】旅游 |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促进文旅消费强劲复苏
房县:畅通投诉反馈渠道 助推涉企隐性收费规范治理
热泵空调标准发布 助力实现采暖领域“零碳排放” 全球看热讯
环球最新:周杰伦演唱会主办方回应门票被抢 提醒预先拍照
莫怀戚《散步》原文 散步莫怀戚原文 今日播报
水调歌头内容概括_水调歌头内容
成都惠蓉保报销比例是多少?-全球报道
金牛化工: 独立董事关于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结构性存款的独立意见
学生版趣味书系列:学生趣味科学书_全球微资讯
自制豆腐脑的家常做法 自制豆腐脑不用内脂-即时焦点
环球观察:轮胎使用年限多久 轮胎使用寿命几年
墨西哥将建立新数据库记录失踪人员信息|环球关注
激光切割机哪个国家市场好做_激光切割机哪个牌子比较好 天天热讯
环球简讯:寿仙谷:新建洋垄寿仙谷健康产业园保健品生产一期工程已通过GMP认证
世界最新:圣阳股份: 独立董事关于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